最后的香格里拉

“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景致如此完美,等待着探险家、摄影家们。这真是美丽的香格里拉。”——约瑟夫·洛克

约瑟夫洛克

约瑟夫洛克,美籍奥地利人,植物学家、探险家。20世纪初,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到云南滇缅边境以及西藏考察。

1922年他来到了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村庄——雪嵩村, 这一待就是27年,直到1949年中国解放。在他准备返回美国时,四对男女离奇失踪,纳西族东巴教老教徒得知此八人殉情而死,便在村中举行了“大祭风”仪式。当地人告诉洛克,大祭风仪式是为了超度殉情之人,使其灵魂前往一个美丽、安乐的玉龙第三国。洛克的助手读过东巴经书,他告诉洛克,这个极乐世界般的玉龙第三国,很有可能就在川西贡嘎岭一个叫亚丁的地方。洛克当即决定要亲自前往亚丁探访,于是寻求木里王的帮助。在谈到考察亚丁的计划时,木里王解释到,那里全称叫贡嘎日松贡布,有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央迈勇(文殊菩萨)、仙乃日(观世音菩萨)分别住在三座雪峰上,是贡嘎岭藏民的神。


zuihoudexianggelila1.jpg


于是洛克一行离开木里,经米依嘎山至苏曲河,翻越稻城海拔4985米的西沙山脉走进亚丁,对三座雪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这样描述到:“夜幕降临了,我坐在帐篷前面,对着藏民民称为夏诺多吉的巨大山峦。此时云已散去,雷神的光彩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形山峰。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像一只藏族神话里神奇的椅子……在我眼前晴朗天空的衬托下,耸立着举世无双的央迈勇雪峰,它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雪山……”。

先后2次进入亚丁,洛克搜集了当地许多不知名的动植物标本,并绘制了地图,还撰写了《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一书,他在文章开头激动地写到:“在整个世界里,有什么地方还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者和探险者……”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这些关于亚丁的图文,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素材,“香格里拉”一词传遍全球。洛克考察时曾在冲古寺小住,他透过寺庙的窗户,远眺月光下宁静祥和的亚丁村,也就是《消失的地平线》中美丽的蓝月山谷的原型。

20世纪50年代,洛克在夏威夷病重住院,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重返丽江完成我的工作。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zuihoudexianggelila2.jpg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王国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整个王国被雪山环抱,由八个莲花花瓣形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雪山,称为卡拉巴王宫,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发达文明通过一条"地之肚脐"与世界进行沟通,这条神秘通道作为到达香巴拉王国的唯一途径成为了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由此可见,宁静和谐是香格里拉的主题,希尔顿本人并没有到过香格里拉,写作灵感来自洛克的探险图文,小说结尾与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秒,同样是离开后再也不能返回。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香巴拉”的音译,含义是宁静美好、心中的日月,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也完全吻合。香格里拉是一种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现代学者研究,香格里拉的原型在中国西南横段山脉中,普遍认为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香格里拉原型,因洛克在此考察数十年。

因这里被层层雪山环抱,有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和纯净的空气,这里的人们生活舒适安宁,宛然是传说中的“香巴拉王国”照入现实,而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提到的寺庙、蓝月山谷、三座神山等都能在稻城亚丁找到符合描述的原型,因此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1:00

选择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028-85316020
上午9:00-下午17:30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