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佛光

简介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统归于大乘佛教,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藏传佛教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在佛教修行方式与戒律上并不相同;从大乘佛教的判别来看,藏传佛教的密教与大乘佛教的显教是相对的,也不相同。藏传佛教流传地集中在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以及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近现代以来,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起源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追溯到1800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即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称 "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珍贵资料。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课题。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互相吸收各自发展,两者在信仰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更深入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教派中,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萨迦派、格鲁派都运用“本教”中的世间仪轨,包括医学、天文、历算、招财、烟供等等,内容十分广泛丰富。

现代藏族人民许多习俗和生活方式,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沿袭着本教的历史传统;而藏民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转经筒等,也都是来源于本教的习俗。


藏地佛光2.jpg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世人近乎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的存在,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就连很多藏人也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从而导致西藏真实历史、古象雄文明和本教历史的遗失。

发展

前弘期

1、松赞干布:佛教大规模地传入西藏应该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

2、赤松德赞:迎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建立桑耶寺,“七觉士”出家,佛教三宝—佛、法、僧终于齐备。

3、赤祖德赞:兴建乌香多寺、制定“七户供僧”规定(每7户平民负责供养1位僧人生活)、厘定文字(西藏历史上第二次厘定文字)、统一译例(颁布了厘定新词术语的法令、规定译例三条)。由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的突出贡献,历史上称这三代赞普为“祖孙三王”。

4、朗达玛灭佛:在九世纪中期,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朗达玛灭法,贵族们谋害了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为赞普后,展开了大规模的禁佛运动:许多佛像被拖出寺院钉上钉子扔入河中,大量佛经被烧毁或扔到水中,西藏宗教史籍把朗达玛后近百年称为“灭法期”或“黑暗时代”。

后弘期

朗达玛灭佛一百年之后,佛教由原西康地区和卫藏地区再度传入,西藏佛教又得复苏,称为“后弘期”,根据佛教传入路线不同,分为上路弘传和下路弘传。上路弘传指从卫藏地区传入的佛教,下路弘传指有阿里地区传入的佛教。


藏地佛光3.jpg


支派

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并入格鲁派而不单独存在。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

1、宁玛派: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著名寺庙有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的噶托、竹庆、白玉、协庆等寺。

2、萨迦派:萨迦派中的“萨迦”(sa-skya)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该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重要寺院有四川德格贡钦寺,青海玉树结古寺,称多县示藏寺,西藏林周那烂陀寺,今锡金境内的结蔡寺等。

3、噶举派: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举”(bkav-rgyud),藏语意为“口授传承”,创立者先后有两人,分别是琼布朗觉巴和玛尔巴译师。因该派僧人按印度教传统穿白色僧衣,故称为白教。主要寺院有西藏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八邦寺等。

4、噶当派:藏语意指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道理。13世纪晚期,泅丹惹迟把纳塘寺大量藏译佛经编订成《甘珠尔》、《丹珠尔》,成为佛教《大藏经》的最早编纂本。15世纪时,格鲁派兴起,因其产生于噶当派教义基础之上,原属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易主,噶当派从此在藏区隐灭。

5、格鲁派:格鲁派(dge-lugs-pa)中“格鲁”汉意为善规,指该派倡导僧人严守戒律。因其教理源于噶当派,又称新噶当派。僧人多穿戴黄色僧帽,故称为黄教。清代格鲁派形成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外蒙古)四大活佛转世系统。

除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三大寺庙外,西藏的扎什伦布寺、昌都寺,青海的塔尔寺、隆务寺、佑宁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卓尼寺,四川的格尔底寺、甘孜寺,云南中甸的格丹松赞林寺,北京雍和宫等都是格鲁派著名大寺院。

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六字真经或六字大明咒,是藏传佛教诵咒“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藏传佛教徒常念六字真言,恰如内地佛教徒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藏地佛光5.jpg


在藏区“六字真言”成为藏传佛教使用率最高的诵咒,到处见到六字真言的痕迹:印于经幡,飘扬于高山峻岭和牧帐穹顶;流淌于江河,刻于石块悬崖,日积月累形成壮观的高原嘛呢石刻。千百年来,藏族僧俗用简短的六字真言,祈求幸福,驱逐烦恼,净化心灵。在世人关注藏传佛教文化研究的今天,六字真言不单纯是人们祈求幸福的祷词,更凝聚着千百万僧俗群众的心,使他们自强不息,奋勇向前。

活佛

活佛,是藏传佛教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青藏高原这块神奇雪域之地培育出的独特宗教文化现象,时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最重要的宗教神职人员,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

1、称谓:汉族人称"活佛",准确讲应该称为"转世尊者"。在藏语中,"活佛"有多种不同尊称,最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

2、转世制度:关于活佛的转世制度,发端于12世纪初。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大师,临终时口嘱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宗教制度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据估计,整个藏传佛教活佛总数可达近万人。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1:00

选择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028-85316020
上午9:00-下午17:30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