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0
3657人阅读
地理环境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距离稻城亚丁676KM。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卜楞、四川德格)之一,特别是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创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护,在藏区三大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中位居首位。
主要景观
德格印经院自创建以来,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文字字数达5亿之巨,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卷中浩瀚的印版、典籍对于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藏学专家的瞩目。德格印经院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民俗风情
德格印经院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旅游指南
德格印经院开放时间:上午10:00-12:00 下午2:00-6:00;门票价格:50元;最佳时间:高山峡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1.5℃至12.8℃。高原地带,最冷月平均气温-5℃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度10℃至12.1℃,全年最低气温是一月份,可达-27℃。 最佳旅游时间为4、5月 9、10月
稻城亚丁旅游指南